文/东方亦落
最近,华为遭遇了一系列风波,其动向也备受外界关注。可以说,华为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了镇定和风度,并以实力获取了最终的胜利。一时间华为的评价也大幅提升,甚至被称为“民族良心”。
于是有人担心被摆在道德制高点的华为是否会在中国的舆论环境下被“捧杀”。这种担心并非全无道理,毕竟以前也有过企业和名人被“捧杀”的先例,但若是对华为的了解更为深入,就会明白华为不会轻易被“捧杀”。
其实华为当初进入这个行业并发展至今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意愿。任正非一开始只是想赚点钱,根本不知道这行的门槛有多高,就“冒失”地迈进来了。结果进来之后发现通信产业中的竞争残酷异常,然而此时想抽身却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咬牙坚持下来。
有过军旅生活经历的任正非在“吃苦”方面是很有经验的,锻炼出了一种韧性,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靠着这种韧性,华为才更有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如今的成绩,即使在面临以美国为首的势力不正当的打压之时,也能比较从容地应对。
在谈到孟晚舟被扣押的事情时,任正非认为成长过程中受些磨难是好事。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而言,磨难都有助于成长。不过这种助力并不来自于磨难本身,而来自于个人和企业能从磨难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将其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就像原本想要离开华为的孟晚舟在经历这一事件之后改变了想法,决定和华为共渡艰难的时期。
而对于整个企业的管理,任正非依照了“压强原则”。他认为华为在投资、技术等许多方面条件有限,所以想要全面顾及,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华为采取的战略是盯死某一个点,并集中全部的力量攻克,而攻克的研发经费每年达到150亿美元~200亿美元。这样逐渐积累下来,华为攻克的点就越来越多,这才有了市场基础、资金积累等等,后来甚至成为了行业中的头部企业。
其实华为也借鉴了西方优秀企业的做法。比如英特尔只做芯片,微软只做Windows和Office,都是由很窄的领域切入而后逐渐形成规模的。不过在管理上,华为似乎更加严格,甚至会采用偏军事化的风格,虽然做法非常独特,但现在这也成为了华为企业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尽管遵循了压强原则,但华为的业务并不局限于某一些点。华为希望能够将联接做到世界最好,其中包括5G等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将边缘计算做到世界最好,为此华为和许多储存领域的厂商进行了合作。
尽管华为现在的势头如日中天,但依旧保持着一种谦和的态度。任正非认为,华为的今天是18万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并不应该把功劳都归到自己头上。从一个企业领头人的态度,就可以对整个企业的氛围有所感受。
可以看到,在商业方面,华为一直保持着一种开拓的劲头。在逆境中,华为保持了理智与坚韧,度过了艰难的时期,没有被“棒杀”。虽然现在有许多赞颂华为的声音,但华为依旧保持着优良传统与企业文化,所以华为也并不会因此得意忘形乃至被“捧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