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不再是春运返乡、父母催婚、亲戚逼问、春节电影档等话题讨论的高峰期,全国的目光都集中在疫情及相关信息上。在这场全民战役中,AI与大数据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技术追踪疫情侵犯隐私?这次隐私“泄露”合乎情理-最极客

因为是春运高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越来越多的车次与航班被曝出有病毒的携带与感染者,许多社交和资讯媒体中不断出现寻找同乘人员信息的消息。

但是只靠人工寻找实在无异于大海捞针,即使现在的乘坐信息都能查询到,但与疫情的斗争是争分夺秒的。所以不少互联网公司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对传染源的追踪、筛查、控制与隔离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可以看到“新冠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的出现,用户只需输入车次、地区、乘坐日期等数据,就可以查到对应的行程,确认自己是否曾与已确诊的患者同行,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想要实现这一技术,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此外,百度提供了“全国春运人员迁徙热力图”,通过大数据定向分析等技术确定了武汉500万人流出的方向。这张图主要是基于百度地图用户的地理位置以及自愿提供的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技术生成的。

新技术追踪疫情侵犯隐私?这次隐私“泄露”合乎情理-最极客

通过热力图,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全国各省市每日迁入迁出人员的流动情况,相关部门也可据此对疫情进行更加精准和严格的控制。

阿里巴巴达摩院则推出了“智能疫情机器人”。加入了语音识别、自然语义理解等AI技术,机器人可对疫情、就医、防护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回答。对于答疑解惑、缓解医疗资源紧缺和避免交叉感染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利用AI、大数据等新技术追踪疫情、公布信息,效果尤为明显。与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相比,互联网更发达,各种技术也更成熟。但是有观点认为在疫情中对个人信息的窥探有侵犯隐私之嫌,因为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员,尤其是从武汉回乡的人员,其个人信息都被做成表格广为散播,而且一些可能接触过感染者或本身已经成为患者的个人信息也被公开。

如果是在平时,这种行为固然是应该被谴责,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所以关于隐私也需特殊对待。在1月28日央视《新闻1+1》栏目中,李兰娟院士连线白岩松时也明确表示,利用大数据技术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轨迹、追踪人群接触史,以及锁定感染源密切接触人群,能够为疫情防控提供宝贵的信息。

此外,这种“隐私”并非恶意被泄露,而是为了尽快地打赢这场硬仗。在现在这种状况下,适当地获取个人隐私是为了追踪疫情,保护公共利益。更何况在疫情面前,人人都面临着风险。与其注重“隐私”,不如让关于疫情的信息公开透明。所以合理的使用并不会对个人造成伤害,甚至有利于社会安定。如果此时一味强调隐私保护,则可能得不偿失。

新技术追踪疫情侵犯隐私?这次隐私“泄露”合乎情理-最极客

在特殊的时期,为了疫情可以有效被遏制,个人隐私的保护可以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当然在疫情过去之后,如何保证这些个人信息后续不会被恶意利用,也是当前提供技术支持和追踪疫情的企业和机构需要思考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