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注意力经济为本质的“网红经济”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经济现象时,我们不得不以更为理性地思考来对“网红”这一标签化的群体重新审视。过去我们大多以调侃的语气来谈论这一群体,而现在更多时候我们在严肃地讨论网红的商业模式,以及网红的生存边界究竟在哪里,它是否会在一个合理的模式下得以持续?

走红于微博的“回忆专用小马甲”近日宣布将以直播的方式与日本艺人泷泽萝拉连线互动,共同参加一款名为小辣椒PLAYER虚拟现实手机的发布会。上个月,“小马甲”还出版了自己的书,不久前他还曾应邀担任惠普某款打印机的代言人。从网红到作家再到代言人,在频繁的角色转换中,我们能够看到“小马甲”正在努力撕掉身上的网红标签,似乎唯有在不断打破身份边界的过程中才能使得其影响力得以持续。

从“小马甲”连线泷泽萝拉,谈网红的生存边界-最极客过去一年中网红的身影无所不至,小到直播平台,大到各大品牌的发布会,乃至年度网红盛典。不妨试想一下,下一步这些以吸引注意力为生存法则的网红们还会出现在哪里?如果网红经济不可持续,那么什么又是它的绊脚石?

撕掉网红标签,网红们的身份焦虑

网红们从来都对“网红”这一称谓充满复杂的感情,无论在任何场合,所谓网红绝不会以“网红”自称。原因一方面因为许多为搏眼球而无所不用其极者让网红这个词沾染了许多负面色彩,这个身份因此也充满“原罪”。另一方面网红这个称谓本身似乎就充满偏见,隐藏的信息是“你也只能在网络上红”。所以网红们一面默许这一身份,同时却在不断尝试撕掉这一标签。

像“小马甲”这样参加手机发布会的网红并不在少数,网红如今已经成了品牌发布会的标配。参加发布会是网红证明自己不只靠吸引眼球生存的一种方式,以此来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还是有商业价值的,甚至能够成为一个“意见领袖”。但当网红成为标配之后,企业又开始寻找制造新的噱头。就像此次小辣椒PLAYER虚拟现实手机发布会一样,请来泷泽萝拉与网红连线,甚至在手机中内置情趣VR视频的方式来博取更高的关注度。

这不免让网红们再次陷入对自己身份的焦虑。事实上像小马甲这样的一线网红,无论从名气还是收入上都已经足以维持一种体面的生活,说明它已经具备在不同身份间转换的实力。更多的网红则在尝试撕掉网红标签的过程中。这种复杂的心理就好比选秀歌手在成名之后努力抹掉选秀的出身,继而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的歌手一样。

跳出网红身份,是网红面临的一个身份边界。网红这个标签越强,网红的身份焦虑就越重。打破这个身份边界,是网红的生存模式得以持续的关键。遗憾地是许多网红不具备这种能力,甚至无法为自己设定一个全新的身份。

跨平台容易,影响力延伸至线下难

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影响力的跨平台复制对于多数网红而言并不是件难事。像小马甲这种走红于微博的网红,即便哪天微博倒了,他仍然能够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延续过去的影响力。但是将线上的影响力延伸到线下,却是一件难事。

网络是网红生存的土壤,一旦离开这片土壤,存在感就会变得十分之低。即便是那些排在热度前十位的网红,走在街上恐怕也不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所以网红们拼命在网上搏出位,很多时候是为了寻找一种存在感。

为什么网红的影响力延伸至线下这么难?原因首先在于外界对他们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身份认定,即你走红于网络,你的影响力依赖于网络,线下的事情有别人在做,对你来说是另一个世界。企业对网红的态度同样如此,因为企业需要的是网红的线上影响力,而不是线下。换句话说,网红到了线下,价值就变得很低。另外,大多数网红也的确缺乏一项才艺或者说技能让人们对其产生尊重和社会身份的认同。而这是线下世界的生存法则。

从线上到线下,这是网红面临的又一个边界。若想打破这个边界,一个方法是将自身打造成一个IP。

从眼球经济跨越成为个人IP

单纯依靠颜值或是某种才艺吸引眼球并不能让网红经济得以持续,因为颜值不会常驻,才艺也会过时。而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方式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具备强大生命力的“个人IP”,网红的价值也将得以延续。

拿暴走漫画的主编王尼玛来说,在以暴走漫画的形式走红之后,王尼玛开始尝试推出暴走视频,并频繁现身各大电视、网络节目,一步步将王尼玛这个形象进行强化,进而开始围绕这个形象尝试推出周边产品,这个时候王尼玛就成了一个个人化的IP,在它身上还有着更多的商业可能性。

而大多数网红既没有打造IP的意识,也不具备打造IP的能力。这很难不让人对网红经济的可持续性感到担忧,准确地说网红经济也许会长久,但网红的生存模式或将难以为继。当我们看到网红们乐此不疲地出席各类活动时,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他们对自身处境的焦虑,从眼球经济跨越成为个人IP,这或许是网红们需要跨过的最大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