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视频会议服务商Zoom有了一些新的动向。Zoom在8月4日向中国用户发出通知,内容是将在8月23日关闭面向中国用户的直接销售和升级渠道,理由则是“商业模式转变”,对中国用户的服务将采取OEM(代工)模式,转由第三方公司提供。
这被外界解读为Zoom“撤离中国”的信号。其实Zoom想走早有端倪:5月1日中国大陆区个人免费用户无法发起会议;5月18日停止中国区个人用户注册服务;此前Zoom还宣布扩招美国研发团队。
这一系列动作很明显是在迎合美国市场,故而急于稀释“中国血统”。实际上自今年年初起Zoom就不断受到美国方面的调查,甚至一度被视为“中国实体”。谷歌、特斯拉等美国互联网企业以及美国多个部门明令禁止员工安装Zoom,而Zoom在美国受到限制的理由与TikTok高度相似,面对美国的制裁,TikTok被割舍,而Zoom则直接选择站队美国。
有人说Zoom这是给美国“跪了”。其实Zoom的选择可以被理解,毕竟Zoom的创始人已经移民至美国,Zoom也不算完全的中国血统。
但从整体趋势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Zoom做出这一举动确实不太划算。
第一,中国视频会议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视频会议是协作办公场景中的重要沟通方式,成为大方向是必然。2019年中国云视频会议市场规模为2.2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能够达到5.3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25%。
这块蛋糕之所以急速膨胀与疫情的影响分不开。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的视频会议市场曾出现过一次爆发,此后经历了2006年的高清视频发展,2010年的三网融合,再到如今5G时代到来,视频会议领域的发展速度更是一路狂飙。
在《财经》杂志近期的调研中,将近1/3的企业表示未来一年的成本支出将更多向移动办公领域倾斜。这是因为移动办公不仅解决了疫情带来的种种问题,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而在疫情过后,中国远程办公的用户基础与用户黏性较疫情之前都出现了明显增长。
这么大的蛋糕,Zoom却因撤出中国而与之无缘。在Zoom宣布停止中国个人用户注册服务之后,其原有的市场份额和用户迅速被中国的同类产品瓜分,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等软件都参与其中。
可见Zoom虽好却也并非不可替代。没了Zoom用户也还有很多选择,中国视频会议平台都在窗口期抓紧跑马圈地抢占份额,可Zoom却在此时撤出,将大好机会拱手相让。
第二,美国视频会议市场巨头环伺,Zoom去美国也未必比在中国更好。
今年5月起,硅谷的一众互联网巨头就已经开始发力视频会议领域:谷歌将Meet加入到Gmail中,并且将高级服务免费向用户开放;Facebook对外公布了接下来在视频会议领域的一系列计划,其中Messenger与Whatsapp的多人视频通话功能是重点。
可见Zoom撤出中国之后也会强敌环伺。Zoom虽然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几个月大受欢迎,但到美国面对这些互联网巨头并没有太多胜算,况且Zoom的股价在5月之后就一直没什么长进,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调查让投资者们更为谨慎。
第三,就算Zoom摆出“服软”的姿态,美国也未必会放松对它的“警惕”。
美国方面并不全是有意刁难,而是真的相信自己的观点,认定了Zoom有问题,这种态度并不会因为Zoom的妥协就立即转变,那么转变到底需要多长的周期,谁也无法确定。但是Zoom等不了,因为在互联网市场中机会转瞬即逝,更何况美国市场那么多巨头都盯着视频会议这块蛋糕,Zoom作为后进者机会不大。
所以总的来说,Zoom稀释“中国血统”的做法并不明智。以后若是Zoom“幡然醒悟”再想回中国市场恐怕也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