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又要开始卖收购来的企业了。9月14日,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英伟达公司正式宣布,后者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从软银手中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Arm在全球的半导体行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该公司是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售出的超过10亿部智能手机的架构核心,而且从工厂设备到家用电子产品,使用Arm代码和架构的芯片无处不在。

如此优秀的企业当初被软银收购,证明孙正义看公司的眼光一如既往地好。这些年来,孙正义被架在“神坛”上,不能不说与他看投资对象的眼光有很大关系:雅虎、阿里巴巴、Uber、WeWork、Sprint......在他丰富的投资历程中,多数公司都能够代表未来趋势,并且为外界所看好,而对阿里的投资更是让他成为“投资神话”。

不可否认孙正义在投资方面眼光独到,但问题在于,回看他这些年的投资案例,善始的不少,善终的却不多。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这条定律在孙正义这里却似乎失效了,实际上在孙正义的投资生涯中,真正意义上能拿得出手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反而是那些惨痛的失败教训不少。

那么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何在?这样的孙正义又真的能当得起外界给予他的“投资神话”之称吗?

一、有善始没善终,孙正义的投资没少“翻车”

孙正义被中国人熟知,是源于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当时马云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又恰逢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拉投资到处碰壁。但孙正义给了马云6分钟的时间阐述理由,也被马云的一席话打动,当即投了2000万美元,又在2004年将投资追加到6000万美元。后来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登陆美股,股价一路攀升,孙正义当初的6000万美元得到了2000亿美元的回报。

这个过程确实很“神”,甚至有点像网络爽文,可仔细想想,孙正义投资马云,“一时冲动”的成分其实更多。马云口才好又有能力,可很多没有实际能力的人口才也不差,万一当初孙正义被这种人忽悠,恐怕这2000万美元就打了水漂,也就没有后来的投资神话了。

有善始没善终,孙正义真的配得上“投资神话”的名号吗?-最极客

当然除阿里之外,孙正义也有其他高光时刻。1995年孙正义给雅虎投资了200万美元,后又注资1亿美元,雅虎上市当日,软银集团一天就赚了3亿美元;2003年软银集团在盛大最困难的时候,以4000万美元获得盛大21%的股份,之后狂赚5亿美元全身而退。

然而在之后的岁月中,软银似乎迅速跌落神坛。并不是说孙正义看企业的眼光不行了,而是将这些企业收入麾下之后都无法让它们“善终”。

在凭借对阿里的成功投资成为日本首富之后,孙正义将目光锁定在美国。2013年,软银收购了美国第三大无线网络运营商Sprint,以此进入了美国市场。但也是由于收购Sprint,软银的债务从2013年的2.1万亿日元膨胀到6万亿日元,这主要是由于收购之后的Sprint经营不佳,客户严重流失,2014~2015财年间亏损高达15亿美元,软银的债务到2016年达到了1805亿美元。

而今天打算卖掉的Arm也经历着类似的事情。2015年,三星、高通等全球多个移动芯片制造商,以及许多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都已经在使用Arm架构,软银于2016年以320亿美元收购了Arm,孙正义当时还说要在20年之内让全球Arm架构芯片的产量达到1万亿颗,收购Arm也成为软银继Sprint收购案之后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案,然而最后还是不得不卖给英伟达。

有善始没善终,孙正义真的配得上“投资神话”的名号吗?-最极客

今年5月,软银发布2019财年年报,截至2020年3月31日,软银净亏损为9615.76亿日元(约合88.36亿美元),这是软银自199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也是软银集团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业绩。

其中疫情的冲击难以忽视,物流、消费、房地产这几个在软银投资中比重占前三的领域受疫情影响非常大。另外Uber上市之后表现不佳,疫情冲击使其陷入裁员风波,在2019年第三财季亏损扩大至11亿美元;还有WeWork大幅亏损,估值470亿美元的IPO计划泡汤,还成了软银的“吸血鬼”,不仅没法回本还一直在吸取软银的资金,孙正义后来在财报发布会上直接表示“向WeWork投资数十亿美元之举是愚蠢的”。

纵观孙正义近年来的投资案例,代表未来的热门企业不在少数:无线网络、大出行、共享办公、芯片,哪个看上去都非常有前途,而且软银投资的这些公司一开始也普遍被外界所认可。然而注资之后和想象之中却往往相去甚远,这些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在软银手上接连“翻车”,不是破产就是被卖,不管这些公司的前途如何,软银都没捞着什么实际的好处。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这种翻车现象与孙正义在投资方面的风格有很大的关联,他的疯狂和激进可以“剑走偏锋”,帮助他完成阿里巴巴这种神级投资案例,但“投资奇才”的光环可能也掩盖了他的失败,并且他的投资总是离“泡沫”很近甚至置身其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孙正义算不上是个“成熟”的投资人。

二、够疯狂却少理性,孙正义算不上“好”的投资人

孙正义是好的投资人吗?那要看这个“好”是如何定义的。如果胆子大、行动力强、敢于突破规则是好,那么孙正义做得可算是相当不错。

他的这种“好”在投资雅虎、阿里巴巴、盛大的时候都有充分体现。后来在WeWork已经不行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决定接手,在和当时WeWork的CEO的谈话中,他表示WeWork现在还不够疯狂:“要让它更疯狂起来,在战斗中,疯狂比聪明更好”。

有善始没善终,孙正义真的配得上“投资神话”的名号吗?-最极客

孙正义的勇气和胆识值得肯定,但“疯狂”是要付出代价的。软银入主WeWork之后,才发现这是个烂摊子。而诸如此类的失败在他的投资生涯中还有许多,从他过往的投资案例来看,他是个疯狂的、有野心的投资人,但却不够稳重。

对于风口的追逐,孙正义从来都没有放弃。近日美国股市持续大跌,有分析称这是因为孙正义买入了将近40亿美元的美股科技龙头看涨期权,其中包括亚马逊、谷歌、奈飞等多家巨头。外界普遍认为孙正义大规模押注科技股的行为十分危险,每当出现泡沫时孙正义通常都离得很近,例如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孙正义就曾损失700亿美元,而如今的孙正义甚至被看作是“反向风向标”、“行业熄灯人”。

其实这些年来,孙正义的投资很多时候都让人心里没底,你当然可以将这看作是眼光独到不走寻常路,可在这种投资策略之下,也有许多投资到最后没办法回本,甚至还成为负累,这样的案例近些年也不在少数。

今年软银的状况则更加窘迫:2月,有“美版拼多多”之称的电商平台Brandless倒闭,成为软银今年第一例失败的投资项目;3月,美国全球卫星电信网络初创公司OneWeb官方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辞掉了85%以上的员工,这是软银曾领投10亿美元的企业;6月,德国支付企业Wirecard因财务造假宣布申请破产,这是软银曾投资9亿欧元的企业。

在连续翻车之下,一期愿景基金累计投资810亿美元,损失超出了80亿美元,使得二期募资极其困难,加之年初石油价格剧烈波动,软银最大的“金主”PIF(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自身难保,更无暇顾及软银。

在这种情况下,孙正义还斥巨资购买看涨期权,说明他非常看好科技股后市。也许孙正义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行为依然非常冲动,反映出孙正义热衷于追逐风口但却缺乏理性的特质。

有善始没善终,孙正义真的配得上“投资神话”的名号吗?-最极客

想法独特又有“冲劲”本身不是坏事,然而过度追逐“热点”,并且把“疯狂”当作投资的指导思想确实欠妥。更何况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行的大背景中,“理性”要比孙正义所展现出的“个性”更为重要,软银应该考虑如何弥补近期的亏损,恢复投资者对软银的信心,做到了这些才可能继续走下去。

三、孙正义仍有机会挽救崩坏的“人设”,但他需要突破舒适区

从近年软银投资的种种表现来看,孙正义“投资神话”的人设已经逐渐崩坏。本来这世界上也没有“神”,那不过是外界加诸在某些人身上的光环,这种光环带去了荣耀同时也可能成为枷锁。

或许孙正义秉持着疯狂激进的投资态度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维持住自己的人设,或者说这是属于孙正义的“舒适区”。这种人设固然能给其个人和公司带去利益,但负面的影响却也在近年逐渐显现,投资屡屡翻车的背后,很难说没有这一层原因。

对于软银现有的投资项目,孙正义表示,在88家企业中,有26家估值上升,47家估值下降。他认为未来会有15家公司退出市场,但同时也会有15%的公司在疫情过后实现腾飞,为软银带来巨额利润,所以软银的愿景基金将会继续投资。

坚定未来继续投资的想法很好,但如何投资是个问题,在这一点上软银似乎有着自己的规划。今年3月,软银董事会决定“出售或资本化”4.5万亿日元(约410亿美元)的公司资产,这是软银史上规模最大的股票回购。而随后软银就决定给滴滴投资3亿美元,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做出这种决定,再结合以前软银对Uber等出行企业的投资,可以看到软银对出行领域的厚望和野心。

那么孙正义这个决定究竟算不算明智?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打磨,出行领域既吸睛又吸金,成为科技行业的亮点:从长远来看,出行是刚需,不管在哪都一样,而其产业增长点会落在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等方面,这些也都是热点;从短期来看,网约车需求巨大,所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滴滴等出行企业在以补贴的方式迅速扩张。

有善始没善终,孙正义真的配得上“投资神话”的名号吗?-最极客

所以孙正义其实是看到了出行领域的增长点,才会持续进行大手笔的投资,甚至想要在全球构建起软银的“出行帝国”,这也是软银目前在下的一盘大棋。

对于滴滴,软银明显青睐有加。2017年先后给滴滴投资了50亿美元和30亿美元,还收购了阿里所持滴滴的5%的股份。2019年,软银又投了16亿美元给滴滴。

软银之所以如此砸钱,是看中了滴滴广泛的出行场景和其背后规模庞大的出行数据资源。软银有意布局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和滴滴合作是相当明智的选择。而在日本,软银已经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滴滴日本”,在此之前,日本的网约车领域一片空白,软银通过滴滴抓住机会,在全球第三大出租车市场的日本布局网约车,前景也是相当可观。

出行领域的广阔前景和软银布局之迅速,或许能让软银和孙正义再次“翻盘”,挽救逐渐崩坏的人设。但是孙正义应该改变自己激进冲动的作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注重考量实际情况,在投资之后更加“稳重”地逐步经营,才可能甩掉“反向风向标”的定位,为自己和软银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