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盛传的滴滴和腾讯地图合作的消息已经被证实了。9月22日下午,滴滴官方表示,滴滴出行已经接入腾讯地图聚合打车业务,并输出智能化信息匹配技术、安全技术与安全功能。这种合作既能给腾讯地图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新选择,又能为滴滴司机提供获得更多订单和收入的新机会。如果过程顺利,所有上线该功能的城市将在国庆节前放量完毕。

其实第三方平台与网约车平台的此类合作并不是从腾讯地图这里才开始,近些年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美团等平台都在朝着聚合打车的方向努力,或许入局的初衷不同,但最终也都殊途同归。

那么聚合打车模式为何会成为“香饽饽”?在经历过烧钱圈地的狂热战争之后,网约车市场的天花板清楚地显现在眼前,已经不剩什么空间了,起码在一段时期之内,外界和行业内部都是这样认为的。但如今的聚合打车模式,似乎又搅动了网约车市场的江湖,为这一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看起来,网约车市场并未走到终点,或许还能续写更多故事。

一、高德、腾讯相继入局,聚合打车给网约车市场带去新变数

对于滴滴证实的合作消息,腾讯官方也给出了回应,表示腾讯地图聚合打车业务是与滴滴深度合作,滴滴将提供出行服务、安全调度等打车技术方案,而腾讯地图提供平台。

从割据到聚合,网约车市场下半场已至?-最极客

腾讯地图和滴滴的合作模式,高德地图早在2018年就开始尝试了。

2018年7月,高德地图上线了聚合打车的服务模式,接入了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十余家网约车平台。用户只需在高德地图的打车模块中选择“一键点击”,就能向众多网约车平台同时发单,减少用户的等车时间。

2019年4月,美团打车也宣布了上线“聚合模式”,接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主流出行服务商,和高德一样有一键叫车服务;而百度地图则在今年4月在长沙独家上线无人车一键免费试乘功能。只要用户前往固定上车点,在百度地图首页选择自动驾驶就能发单,上车之后扫描二维码,可享受自动驾驶的乐趣。

除了这些第三方平台,网约车平台自身也开始逐渐倾向于聚合打车模式。

2018年9月,哈啰出行宣布接入嘀嗒出行、首汽约车等平台,在北京、杭州等全国81个城市同步上线打车业务,用户可享受全网约车服务。

今年7月,滴滴出行App升至6.0版本,将快车、优享、礼橙专车、豪华车等网约车和出租车统一聚合至“打车”入口。除了滴滴自己的品牌以外,还增加了一个“更多车型”的选项,接入像东风出行这类的第三方出行服务商。

从割据到聚合,网约车市场下半场已至?-最极客

这些平台都在发力“聚合”。因为与传统的网约车模式相比,聚合模式更“轻”,对于第三方平台而言,只要提供流量和入口即可,如此一来既降低了平台的投入成本,又能通过网约车多年的积淀引来新的流量。等到用户逐渐培养出在平台里打车的习惯并形成一定规模,就能为平台后续盈利提供良好的基础。

不过平台不同,做聚合打车的目的也必然存在差异。像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是因为自家业务遭遇增长期瓶颈,需要找寻新的流量来源。作为工具应用,不像社交应用那样能够很容易留住用户,所以流量增长方面也就相对薄弱。

如果做了聚合打车则大不相同,叫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必需的服务,加上这些应用本身的底层基础,能够与网约车碰撞出更多火花,对第三方平台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

而滴滴、哈啰这些网约车平台,则需要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来完善自己在大出行领域的全面布局。经历过烧钱大战之后,外界曾一度认为网约车行业已尘埃落定,会保持滴滴最强、其他几家平台追赶的局面,所以这些网约车平台之间时常涌动着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息。但现在它们也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平台中,虽然不能说是合作关系,但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已有所缓和。

其实这也证明了“聚合”是网约车行业下半场的大趋势。疯狂烧钱跑马圈地的竞逐确实加速了网约车行业的洗牌速度,促使行业成熟,但另一方面,这种势头也导致网约车市场触及天花板,找不到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不过聚合打车的模式逐渐兴起之后,我们看到了网约车市场出现了新变数。本来已经有些“固化”的市场又活泛起来,跃跃欲试地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从割据到聚合,网约车行业进入“流量运营”阶段

从分立阵营的割据状态到聚合打车,其本质是网约车行业从烧钱补贴向“流量运营”阶段的转变。

其实流量在网约车行业的重要位置贯穿始终。即使是当年的跑马圈地,最终抢夺的也都是流量:所有平台都希望尽可能多地去掌控运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流量。其实这种现象不仅是网约车行业独有,在市场流量越来越珍贵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建立起自己的“流量壁垒”,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独特的优势。

但是网约车如今盛行的聚合模式是种不一样的思路。获得更多的流量未必就要与其他同类型的平台形成对立关系,接入第三方平台,既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和推动平台升级,也能结束多个网约车App同时存在所致的乱象。

从割据到聚合,网约车市场下半场已至?-最极客

对用户而言,在手机里下载许多叫车App非常占内存,用起来也十分不方便,而在第三方平台一键叫车则要痛快得多;

对行业而言,如果多个App全部采用疯狂补贴的老套路来争夺流量,那么市场或许会比初始时期还要混乱,聚合模式则能够有效避免这一状况的出现;

而对平台来说,流量才是最重要的,聚合模式是获取更多流量的绝佳办法。

我们知道,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中的服务都是对C端用户免费开放的,所以商业模式也还是传统的“流量变现”:先免费让C端用户使用,可以获得更多流量并且迅速占领市场,等到这个量积累到足够的程度,就给B端提供服务以获得收入。

这样看来,这类软件的收入来源是不缺的,但它们想要实现盈利往往都特别困难。例如在阿里去年的财报中,将高德地图与天猫精灵、钉钉一同列入“创新业务”中,这部分的收益状况为46.65亿,但这部分创新业务实现的利润却亏损了59.71亿。

当然天猫精灵和钉钉也未必就没亏钱,但以平均权重来看,亏损之下没有业务是全然无辜的。更何况另外两项业务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在线办公,都是近年的大热门,唯有高德地图是免费向C端用户开放的工具类应用,就是公认的那种即用即走的软件,这种软件盈利困难实为常态。

至于其他类似的平台也差不多是这个状况,因此如何引流、如何找到更好的变现方式就成为了让这些平台操心最多的事。它们也曾推出过资讯、游戏等各种功能,尝试开拓新的渠道,然而这些方法终究与地图平台契合度不够,都没能取得太明显的效果。

但网约车不一样,因为它天然就和地图应用有着高度契合的关系,而且网约车平台自带巨大流量。而平台在为网约车提供流量入口的同时,也相当于为自身的服务生态建设添砖加瓦,由于平台并不需要考虑自营车辆,所以经营模式也更轻。同时,这些地图平台凭借多年的数据和底层技术的积累,也能有效帮助网约车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应端效率。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从最初的用户争夺到现在的流量经营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网约车平台逐步把自己变成了灵活的模块,然后把自己接入到地图这样的流量平台。这种运力聚合能促进乘客聚合,也就是促进流量聚合形成规模效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改变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发展生态。

因此二者结合之后更容易取得1+1>2的效果。从长远发展来看,网约车行业也能由此避开天花板,找到新的通往上升空间的渠道。

三、横向运营纵向深耕,网约车市场还能再战

网约车行业看似已经杀成一片“血海”,但采用聚合模式之后取得种种进展,表明网约车领域的蛋糕远未瓜分干净。并不是没有空间可供探索了,而是因为从前不那么健康的发展方式,使得许多空间被隐藏。

从割据到聚合,网约车市场下半场已至?-最极客

与割裂的模式相比,聚合模式更容易实现多方共赢。现在许多互联网行业都讲求这一点,网约车平台也不例外。

由此可以预见在网约车市场的下半场,将会出现更多玩法:

横向来看,网约车行业会更侧重流量经营,灵活接入服务模块,向大流量平台渗透,拓展更多用户,这可比自己烧钱补贴获取流量要省心省力得多;

纵向来看,网约车平台正在进一步向下沉市场渗透。例如滴滴前段时间推出的“花小猪”主打的就是下沉市场,而根据易观分析的数据来看,在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三家头部平台的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分别为16%、5%、5%。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也显示,目前中国二线城市网约车渗透率不足20%,三四线城市更是亟待挖掘的巨大蛋糕,可见网约车在下沉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根据这两种方向来看,看似触及天花板的网约车行业又找到新的增长渠道。可见网约车领域仍然有可以挖掘的空间,不同的方式可以带去新的活力。其实现在那些看似触达天花板的互联网行业,或许还有很多同网约车行业一样也可以挖掘出新空间,只不过需要对市场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经验的大量积累才可能找到合适的挖掘渠道。

由此看来,滴滴此次和腾讯地图的合作也相当值得期待。十一假期即将来临,届时也许可以看到双方在网约车领域有更多的动作,而网约车市场的下半场也依然还有再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