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直播行业已是“危机四伏”。
今年双十一期间,直播成为了最有力的带货形式之一。但是在直播带货背后隐藏着一条“黑色产业链”:花钱就能改销量、刷播放量、提升互动量,而且这门“生意”在淘宝、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都能实现。
根据澎湃新闻的调查结果来看,花费2元就能增加10000个点赞数,花费16元可在淘宝直播间增加10000名观众,20元可在快手直播间增加100名观众,30元就能营造出“不断有人购买”的假象,100元可在抖音直播间增加1000名观众。
在这条产业链上,许多机构用“群控”软件批量操作成千上万的账号,模仿真实账号在平台活跃一段时间之后,平台官方就会认定该账号在某垂直领域“活跃”,这就是“养号”,之后用这些号与指定的主播互动,平台就会认为这个直播间效果好,从而推荐真正的潜在用户进入直播间,最终实现引流。
即使不是直播带货而是普通直播,也有很多令人惊讶的乱象:为了吸引粉丝掏钱打赏、假装粉丝送出昂贵的礼物;互动和惩罚花样无下限;为了在网络直播PK环节胜出不惜打擦边球等等。
所谓直播PK,就是一个直播间的主播对另一个直播间的主播发起挑战。两边的粉丝可以通过点赞、刷礼物等互动方式,为自己心仪的主播增加人气。
可是一些主播为了标新立异,会把惩罚方式定为用针扎在眼角直到出血,然后在伤口上抹牙膏,或者是生吃11勺盐不准喝水,或者是吃洗发露混着烟灰水。这和当年快手上那些吞灯泡吃虫子的人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恶心别人也恶心自己。
另外,直播PK中那些所谓的“大粉”还会想方设法撺掇粉丝尽可能多地送礼物,而粉丝在气氛的烘托和虚荣心作祟之下,往往会头脑冲动打赏大额礼物。主播的大粉还会搞出“粉丝工会”,通常情况下,入会费少则七八千元,多则十几万元,所以看一场直播刷几千元的礼物都成了常态。
为了流量和金钱,所有的底线都可以不是底线。直播行业如此火爆,不管做什么生意都得和直播沾边才算时尚。不得不说,直播确实具备太多的优势,尤其是疫情期间,许多传统的线下行业也靠直播成功实现了自救。
但许多繁荣只是泡沫而已,而且这种泡沫已经相当严重。对于直播乱象,平台和相关部门并非没有整治过。但是一些主播宁愿冒着被封禁的危险,也要继续用这种“非常规”的手段,是因为直播行业实在太难出头,薇娅和李佳琦只是百万分之一,多数的腰部和尾部主播仍然在生存线上挣扎。
但任何行业都会有竞争,为了出头而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无论如何也不能被谅解。就像使用这些恶心的手段来增加播放量吸引注意力,然而假的永远不能成真,如果不是真正靠才华或产品取胜,那么时间长了用户总会看清真相,产生反感或抵触心理,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而对于那些请主播带货的企业来说,这也相当于一种诈骗手段,同样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种种问题正在发酵中,所以相关部门和平台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否则到了一定的临界点,就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