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远超西方,“下乡淘金”蕴藏机遇-最极客据台湾中时电子报3月14日消息,英国人类学家汤姆·麦克唐纳迁居山东省的一个小镇,以便研究当地居民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结果惊奇地发现互联网使得小镇充满生机,当地的网速甚至比他老家约克郡还快。
互联网无疑是时下最火热的领域之一,涉及到各个行业,激烈的竞争造就了许多“红海”甚至是“血海”。在关注这些市场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互联网可深耕的“超级蓝海”,那就是农村互联网市场。
尽管京东、阿里等许多互联网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逐渐在向农村渗透,但也并未将其当作主流。此次汤姆的调查又一次证实了互联网在农村发展蓬勃的状况,“下乡淘金”极可能成为互联网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在互联网全面进入农村市场之前,有必要深入地探究一下互联网究竟为农村带去了何种改变,以及在变革的进程中,互联网企业所能挖掘和抓住的机会。


一、农村互联网蓬勃发展,多角度改变生活方式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互联网在现代传播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而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而言,传播媒介极为欠缺,这恰好为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农村互联网近年来的发展现状看,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91亿,占比为26.9%。
普及率而言,中国农村地区去年的互联网普及率为31.7%,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然而城镇地区去年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乡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仍存在较大差距。不过,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在近期发布的一份预测报告中称,未来几年,互联网将给中国农村带去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预计到201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将达2.4亿。
互联网究竟为中国农村带去了怎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实际上,这种变化是多角度、多方面的。
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远超西方,“下乡淘金”蕴藏机遇-最极客
 
首先是价值观的转变。
互联网的普及,将进步、变化、流动等一系列现代观念渗透到农村社会,使得农民的视野和思维得到极大的开阔,从而冲击了由中国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而衍生的“小农本位”观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强化着现代人的商品意识及市场竞争意识。随着交通的发达和人口流动的频繁,乡村居民已在与城市互动的进程中培养了这些意识,而互联网的普及则对其起到强化作用,还能够起到激励农民培养现代观念并付诸实践的作用。例如当今许多农民通过互联网售卖农产品创业,即为价值观转变的实际体现。
其次,互联网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社交和娱乐方式。
受互联网影响,农村居民固有的价值观壁垒松动,逐步接受了新的社交方式及行为规范。农村社交方式范围扩大、数量增多、开放性加强,渐呈理性化趋势。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身在老家的父母、亲戚和朋友已经能够通过微信、快手等软件达到交流和娱乐的目的。即时通讯工具、交友网站以及新闻信息应用的普及为农村居民的社交和娱乐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填补了农村因文化贫瘠产生的精神空虚,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正逐渐替代打牌、赌博,成为乡村地区文明和时尚的新标志。
此外,互联网对农村科技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家的对农政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理念都能够通过互联网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并且具备时效性。这有利于农民更好地理解这些政策和技术,为以后的农业生产提供方向和指引。
随着农村工业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为传统农业的改造提供了现代化的生产要素及管理手段。互联网传播的先进信息,也能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与科技水平,促使农民职业化,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水平的农业服务人员,从而带去技术层面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这对推动农民增收、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及农村繁荣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最后,互联网还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消费方式以及参政的民主方式。
在消费方面,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的推广使得网络购物逐步成为农村居民的新型消费方式。在民主参政方面,农民话语权较弱,加之乡村信息的获取和发布渠道匮乏,导致民主进程缓慢。而论坛、博客等网络应用为农民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极佳的平台。随着这类功能日益便捷,乡村居民对其使用需求也日益扩大。
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农村的改变是巨大的,在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已然成为趋势。然而,中国的城乡网络一直呈“二元结构”发展:农村地区网络基础建设仍然薄弱,网络基础知识依旧匮乏。这些都限制了乡村居民对互联网的需求及应用,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不过也正因如此,农村互联网市场才能成为“蓝海”,互联网企业 “下乡淘金”也才拥有更多机会。


二、农村成互联网市场“蓝海”,“下乡淘金”蕴藏机遇
如果仔细探究“创业”这一行为,会发现99%都是针对一、二线城市人群展开的。如今互联网早在城市普及,连移动互联网也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了,该有的模式基本都已具备,同质化严重甚至达到泛滥的地步。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与其跳进“红海”中争抢独木舟,不如将眼光放长远,跳出来寻找新的“蓝海”,这不仅是对互联网行业,而是对所有行业都适用的方法。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宽带网络基本可以覆盖到所有乡村,互联网企业的机会显而易见。放眼未来农村的变化,从最终的格局反推当下的机会,可能会更加清楚。
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远超西方,“下乡淘金”蕴藏机遇-最极客
第一,互联网将改造农村产业链。
未来,中国农村将持续空心化,农民占比由40%锐减至5%左右,人均耕地由10亩增加至1000亩。土地大规模流转,农业生产进一步呈现规模化与专业化趋势。然而,这种转变远非目前的基础设施能够支撑,无论是农产品和农资的流通,还是与之相配的金融服务,皆处于固有的1.0状态。
产业链的改造可以看成是因需求端倒逼生产端而出现的。以食材配送为例,早在2011年,团购改造了乡村餐馆,B2B食材配送模式由此切入。然而由于农村仍处于散户时代,所谓的“智慧农业”短期内难以对生产环节做出实质性改变。
尽管食材的采购和配送是一块有8000亿规模的巨大“蛋糕”,但农村的中小餐馆由于议价能力低、透明度低以及不能确保菜品质量等问题,未曾享受过很好的服务。2014年,饭店联盟、大厨网、美菜等几乎同时出现,并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与京东类似的“集中采购--自行分拣--自建物流”模式。
目前这类平台的发展还算不错,有的已经顺利拿到C轮投资,而且已开始并购,可见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在农村机会巨大。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模式,不断深耕并实现本地化,才可能对农村产业链加以改造并获得成功。
第二,互联网将填补城镇化带来的需求空白。
未来,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经济水平大幅提升,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假货泛滥,货源稀少,金融服务不健全,导致供给端难以满足需求。
问题越多,则说明互联网可发展空间越大。比如电商在农村广泛的刷墙,体现出互联网企业对农村市场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民对网络购物的需求。又如即时通讯工具的兴起,填补了农民的精神空虚。再如许多人返乡创业,利用互联网开创自己的创业项目。
许多项目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普及,但在农村仍鲜少见到。因此,互联网可以在许多创业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可借鉴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项目的成功模式,嫁接到乡村的现有渠道之中,这也可能会成为改造农村消费的思路之一。
总的来说,未来农村互联网市场可深耕的领域有以下几类:
电商方面,外来产品进入乡村,互联网巨头深耕县级电商,继续加大投入。同时,乡村的产品也会通过互联网输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之下,对电商的了解及营销策划能力将成为重要因素。
媒体方面,以乡村本地资讯为主的媒体难以做大,然而一旦崛起,将成为不错的本地平台,例如在每个县都有当地的门户网站和自媒体。假如某个媒体能获得一个乡镇地区1/5居民的关注量,就有望成为当地第一自媒体,一旦获取了流量,变现形式都不是问题。
本地生活服务类,像上文中提到的B2B,以及O2O等模式,都可加以延伸。不过初期市场不大,如何跨越盈亏平衡点及扩大市场,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互联网在农村的潜力,互联网企业若要“下乡淘金”,可谓遍地都是机会。不过,互联网在农村仍未成为主流,甚至一些基本功能都还尚未普及。当然,这种情况也意味着互联网企业在农村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未来,真正的互联网主力军将全面深耕农村互联网市场,乡村将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