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成立汽车公司,但造车依旧艰难。9月1日是开学日,小米也在这一天正式成立了“小米汽车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由小米集团CEO雷军出任法人代表。
在公司宣布成立的同时,雷军发出了一张他与17位造车团队骨干的合影。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小米的老员工,之前参与过其他业务。另外自小米宣布造车以来,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超过20000份的简历,首批招募人数超过500人。
在小米宣布造车到正式成立公司的这几个月,小米汽车团队在产业链考察和用户调研方面都下了很多功夫:拜访车企超过10家,并与几十家产业合作伙伴深度交流,调研访谈次数超过2000次,并且加速同时推进汽车的产品定义和团队搭建。
看得出小米对造车一事相当积极。不可否认,小米在造车方面确有优势。
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初具规模;电动汽车产业链已趋近成熟,电池、电动机、辅助驾驶系统、车载多媒体系统都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供应商,零部件的成本也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可观的水平。
从小米自身来看,造车是小米打造“万物互联”生态重要的一环。如今小米在智能手机、电脑、智能家居等领域建树颇多,基本盘算是比较扎实,如果再加上汽车这个火爆而客单价高的风口,小米应该会有更好的发展。
为此,小米已经投资了不少关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公司,包括汽车电控公司“奥义克斯”、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激光雷达公司“北醒光子”,以及小鹏、蔚来、比亚迪等。有的是小米直接投资,有的是雷军的顺为资本投资。
总之,小米造车是有备而来,雷军也高调地宣称这是他最后一次创业。然而即使看似万事俱备,小米想把车造好依然是困难重重。
从研发周期来看,造车不像造手机,能够很快出成品,从立项到建厂或找代工厂生产,再到最终量产,要经历很长的周期。在小米进入造车领域之初雷军也说过,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而且动辄百亿规模的投资需要3~5年才能够见效。
然而三五年之后,汽车行业恐怕早没了小米的位置。如今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正处于激战期,几年之后恐怕早已尘埃落定。市场门槛已然坚固,大众对半路出家的汽车品牌估计也很难有很高的接受度。届时小米想要打破一个稳定的格局,怕是阻力更多。
单看雷军的个人经历,其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他想做并且认真做的事情都能成功。然而在做某件事之前,应该参照以往的例子。小米同样如此,看看之前踏上造车路的人和企业,贾跃亭当初能力也很强,否则不会获得那么多人的支持,可热衷于造车的贾跃亭现在还是没在汽车领域做出实打实的成绩。
而同为手机企业的三星和苹果,早已是手机行业的超级巨头。三星集团市值2.13万亿,1994年就创办了三星汽车,最终却只能为雷诺贴牌生产汽车。2015年涉足汽车零件产业,2017年获自动驾驶牌照,然而现在也没有一辆真正属于三星自己的汽车。苹果市值2.06万亿,现金储备超过2300亿。可“泰坦计划”照样搁浅,多年过去了,造车的消息倒是每年都有,就是没见到一辆苹果汽车的影子。
其实要说造车,这些更有实力的企业未必做不出来。然而大企业往往爱惜羽毛,尤其是对待造车这种关乎人身安全的事情,更是要慎之又慎,否则一旦翻车就是万劫不复,对品牌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照此情形来看,小米虽然准备充足,但造车之路依然前途未卜,想在这个领域获得成功实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