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软银大会(SoftBank World)上,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曾感慨万分“30年后,人类寿命将延长到100岁以上,人类和机器人共生……”在大健康方向上,智能机器人拥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疫情期间,就有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奋战”在医院、公共交通、社区等公共场景,承担远程看护、测温、消毒、清洁和送药等任务。具备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大数据驱动等特点的机器人,早已应用到各种健康服务的前沿。
今年奥运上,获得不错成绩的中国女篮,许多运动员日常就以国内秀域自主研发的超V热动力人工智能AR机器人,缓解运动损伤、提高身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等。东京奥运会期间,工作人员也“借力”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帮助他们在搬运重物,以减缓高强度劳作给腰部带去的压力。
为了保证特殊时期奥运会的正常运行,日本还有大量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活跃在一线。
无独有偶的是,下沉市场中半智能或浅智能的类似筋膜枪、按摩仪、补水器等“黑科技”仪器,近两年也开始“热销”,种种迹象预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在一二线城市中,健康智能机器人于应用中愈发成熟,打破着传统健康管理机构的规模化扩张存在的困局,由智能机器人引发的大健康下沉大潮或正在悄悄打开。
下沉市场潜力待放
近年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提高、5G、电商、互联网等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小镇新中产的消费习惯逐渐向一二线白领趋近。从平台数据来看,近两年,县城青年已经成为新上市iPhone手机的消费主力;在京东iPhone整体销量中,三到六线城市市场份额占比过半,销量同比增长也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根据天猫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最爱买轻奢包包的前五大省份分别是北京、海南、吉林、上海和重庆,而线上增速最快的TOP10城市均为三至六线城市。由此可见,便宜不再是三到六线市场的唯一追求,下沉市场的新中产们也开始爱美,及为时尚、健康而去大额消费。
伴随着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健康课题在疫情的教育下获得广泛关注。“健康”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同样是这代新中产的追逐热点。在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主打下沉市场的淘特热销商品中,筋膜枪同比攀升270倍,家用按摩器同比增长55倍。
智能保健硬件在为小镇新中产群体带来健康新体验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前沿健康管理服务的旺盛潜在需求。
新中产群体为何会如此热衷中小智能健康硬件?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一二线城市成熟的大健康产业链,过去三五线城市健康管理、亚健康治理市场多被小品牌甚至无品牌的中小门店所“瓜分”。据一家知名健康连锁企业工作人员所透露,大型健康管理机构门店布局多呈现倒金字塔结构,消费能力更强,服务接受度更高的一二线城市为它们的主战场。
不过,随着智能健康服务新模式的发展,这种现状正在被打破。
早在2019年9月底,从下沉市场“发家”的拼多多就推出了“医药健康日”,并将“百亿补贴”指向了OTC药品、医疗器械、隐形眼镜等。美年大健康这些年也在坚持下沉,截至2020年底,美年大健康已在全国300余座城市布局400多家体检中心,五年来累计已为超过1.1亿人次提供专业健康服务。
国内专注大健康成立了14年的连锁巨头秀域,几年前开始向智能健康转型,近期又透露要在5年内开到5000家店。目前,秀域门店主要开在一二线城市,根据这一规划,意味着未来将有大量新店开在三线或以下城市。
市场也有更早的先行者,如引入国外“DSO”模式以加速下沉的口腔巨头美维口腔医疗,近些年已成为资本的宠儿,于2018年12月获得3亿元A轮融资,2021年7月又获得10亿元B轮融资。
市场刚需驱动下和资本机构助推中,大健康下沉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
今日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已经过去了五年,近些年又有《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政策相继出台,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仍将是中国健康产业的“黄金10年”。根据相关预测,到203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受限于过去地域式发展结构影响,大健康下沉市场步伐整体缓慢,但四五线庞大城市基数和将近6亿人口的消费缺口,却是大健康企业未来寻求新增量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
据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撰文预测,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消费将在2030年达4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今后十年消费的主力军。大健康同样是三五线新中产的“刚需”,毋庸置疑未来下沉市场将成为全新蓝海。
智能机器人带来三变量
在国内已发展多年的美丽与健康产业,大型连锁机构更多的聚焦一二线城市。
我们从行业头部企业如秀域、雍禾、美年大健康等企业官网上查看门店地址分布,也会发现这一特征。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传统健康连锁机构因模式特点,更多的将有限人力放在人口密度更高、消费能力更强的头部城市,相比之下三五线城市成为未开发的“西部地域”。
其一,对医师/技师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健康连锁机构口碑的好坏,与医师/技师的水平有着直接联系,一位合格的技师,不仅仅要经过层层考核,还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这阻碍着大健康连锁机构的扩张步伐。
其二,医师/技师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周期长;该行业具有强需求、长期性的特点,同时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较长时间。技师需要少则十余年,多则数十年的学习,才能掌握较为精湛的技术。
其三,健康保健人才缺口较大;据初步估算,未来5到10年,专业的健康管理师需求预计将超过800万人,然而,目前我国职业的健康管理师只有10万人,健康管理师已经成为健康产业最紧缺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中过度以“人”为中心的扩张模式,制约它们的开店速度,相比之下消费能力更弱的下沉市场,几乎都会被头部企业所“忽略”。智能化时代,新中产消费能力提升,传统企业纷纷向数智化转型,市场的走向被大大提速。
2017年雍禾就率先引入ARTAS植发机器人,近两年也开始计划引进或自主研发自动化毛囊检测仪及毛囊移植机械臂等高技术手术设备或器械。
这种机器人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类似企业的扩张门槛。过去人工“植发”的时代,毛囊提取、毛囊重塑,都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一次服务时间或长达6-8个小时,这对医生和服务人员的眼睛和颈椎都是巨大考验。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在部分流程上替代人工,缩短了手术时间,也减轻了服务人员的负担,客观上为企业门店的扩张提供基础。
过去几年,秀域则投入亿元资金,邀请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光学研究博士、激光应用技术专家杨林,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机专家倪光南等高科技人才组成研发团队,进行大健康智能机器人、智能仪器等研发。
这些科研大佬带领团队,研发推出了一系列智能黑科技产品,如采用无创靶向聚焦射频技术减小脂肪细胞体积和数量的轰脂仪,如集远红外线诊疗、个性化定制健康服务等功能的秀域超V热动力人工智能AR机器人,及代替传统的人工按摩法的点阵波等智能机器人或仪器。
企业们不约而同的选择转型,除了是时代趋势外,这些投入巨资的智能机器人、仪器,具备传统人工服务不能比拟的三大优势,也正是这三大优势,助力着这些连锁企业加速下沉步伐。
第一,实现降本增效,提供标准化服务;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当下,人工智能最直观的应用就是降低人工服务的成本,提高效率。以人工为主的健康服务,因人会情绪波动、疲劳,无法始终如一地提供高质量服务,但机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连续服务十多个小时。
以点阵波为例,是相关企业历时五年花巨大成本开发的准医疗级设备,可以替代按摩、帮助减肥、改善小叶增生、失眠、痛经……,25分钟的治疗,某种程度上能实现10年左右的技师两个小时的治疗效果。据企业方面透露,秀域提供的服务,80%来自设备,人工营收不到20%。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正在开发,预计明年将替代90%的人工服务。
第二,以“数据”为基准的服务方案,更易获得新中产信任感;过去,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各种健康连锁机构信任度不够强,也是该市场扩展缓慢的原因。智能机器人、智能仪器相比人靠经验判断,它们依靠各种健康数据为基准。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库可记忆每一位顾客的个人喜好、承受能量值,服务中可精准的为顾客自动调节温度、力度,提高顾客舒适度和满意度;还可以通过仪器进行初级人体健康监测,生成体检报告。
近些年每次购物狂欢节,下沉消费者都购买大量的健康相关的智能硬件,也在无形中做了市场教育。智能机器人、智能仪器基于数据的各种服务方案,可以很快地建立他们的信任感。
第三,信息化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过去,在没有信息化系统的时候,健康+美业的连锁门店很容易出现货品积压或者需要补货的情况。当数字化系统介入后,这些门店实现了自动配货和退货,减轻了库存压力。过去,将门店开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大城市,可以节约成本。当下无论是秀域、雍禾、美年大健康等连锁企业,都已完成信息化系统升级的转型,给下沉扩张又添了一把火。
其实,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智能机器人的成本都不算太低。如上文提到的点波阵设备,售价的话就高达70万元。不过智能机器人解决了一个“时间”问题,过去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任何一家美业、健康连锁企业,扩张前都需要大量投资在相关服务人员的培养上,整个时间周期很长。
如果大健康相关服务真的实现9成机器人负担,1成人力负担,就会大大减轻人才方面的培养困境,而且智能机器人、仪器基于大数据和自学习能力提供的标准化服务,也在优化着消费端的服务体验,这都有利于大健康连锁企业在下沉市场快速扩张。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2018 年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36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将会达到207亿美元。健康智能机器人的应用相比于医疗机器人会走得更快,而中国大健康企业自主研发意识的提高,也释放了许多积极的信号。
比如说,超V热动力AR机器人从系统设计研发到零部件全部都是国产化,就连螺丝钉这样的小零件都追求国产化,是自主可控的科技产品。去年倪光南院士就曾乐观指出,人工智能机器热特别是理疗机器人,中国不可能被人卡脖子。
大健康下沉进入“加速期”
技术的发展正推动着时代的变迁,人工智能应用范围的愈发广泛与企业的不断深耕,开启了时代智能化的大门。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的智能机器人来说,它无疑影响着传统的社会结构与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月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在卫生领域智能检测区,便有一款名为“鹏程青耕”的全自动鼻咽拭子采样机器人亮相。据介绍,全自动鼻咽拭子采样机器人是一款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机器视觉为辅助,在运动规划系统的控制下,能够追踪并精准定位到被采集人面部和鼻孔,机械臂可自动获取鼻咽拭子。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使大健康领域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在国家政策、大健康概念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健康市场被进一步扩大,市场潜力也被发掘出来。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达1961亿元。但在线医疗整体属“低频”特性,以经济发达城市为主力,医药电商类在一线城市渗透率最高,挂号诊疗在二三四线渗透率有待提升。
基于目前大健康行业在下沉市场还是一片广阔蓝海,各企业纷纷开始了向“下”走策略。
民营口腔企业以嘉和口腔为代表,开启下沉市场的布局;作为民营口腔医疗连锁机构嘉和口腔董事长就曾表示,嘉和口腔从2000年发展至今主要以北京地区为主,未来嘉和口腔将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主要布局区域为受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三四线城市。
健康+美业企业以秀域为代表,加速市场渗透的脚步;8月初,秀域在抖音发起了“青春新动力”话题,截止到目前,话题总播放量突破8亿。在活动观看的用户里面,既有来自一二线城市的白领阶层,也有三五线城市新中产群体。还有“夏日捉腰季”话题,也有众多网红达人纷纷慕名而来,在秀域智能健康门店“躺瘦”打卡,其中不乏百万粉丝的网红例如@慕寒、@北京吃货指南、@金财和腊凤、@二博等。
互联网企业以京东为代表,持续深耕下沉市场;2021年8月30日,京东健康药京采与云鹊医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完成基层市场的服务沉淀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药健康服务等方面,助推医疗行业数智化转型和惠普医疗服务的实现。
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如今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大健康行业当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驱动力,而在大健康发展之路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下沉行列。
去年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就曾提出,疫情之下人工智能将推动医疗健康新变革。在实际的疫情防控中涉及公共卫生大数据、疫情研判、基因测序、药物研发、智能服务以及影像诊断等很多方面,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被健康+美丽企业触及不深甚至不到的三五线城市,正迎来更多的智能健康机构门店,这将大大改善下沉市场消费结构,给更多的消费者带来健康管理服务。
关于大健康行业,这些企业仍在探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