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瓜又来了!

继薇娅偷逃税款被罚13.41亿之后,曾被批评“假洋牌”慕思,被经销商实名举报偷税漏税的事情再次被挖出。

 

慕思上市前夕“家人”反水

品牌企业和经销商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然而慕思上市前夕却被“自己人”发难。虽然真相如何尚没有定论,却引起了外界各种猜测。

早在今年8月份,相关媒体就有报道,一位来自湖北襄阳的经销商郑刚实名举报慕思股份涉嫌天价偷税。根据郑刚的举报,他做了13年的慕思经销商,累计向慕思公司汇入货款近3000万,而慕思开具给他的增值税发票只有一百多万元。按照这样计算,慕思在郑刚一家经销商这里就涉嫌偷税300多万元。而慕思在全国有一千多家经销商,十多年的时间,总偷税金额可能高达数十亿之巨。

湖北襄阳的郑刚并不是孤例,同样举报慕思偷税漏税的还有前经销商柳某、新疆库车代理李某等共7人实名举报,偷税漏税情况基本相似,同时还透露了慕思内部腐败、为冲业绩逼迫经销商开店、对经销商实施二选一政策等。

 

“假洋品牌”疑云引网友批判

如果说上面是来自经销商的发难,而因为“暧昧”宣传策略,“假洋品牌”的指责在普通网友中也成了一种趋势。自今年6月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以来,冲击IPO的慕思就引起多方关注。而上市审查却出现新风波,从一些行迹中发现,慕思宣传策略带有很强的误导性。

天眼查显示,2004年,慕思品牌创立。原名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注册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中国品牌。但这样简单背景下,慕思却一直营造错觉,通过有节奏的打造,持续给品牌披上“洋外衣”。

慕思官网,其英文名字为De Rucci,聘请法国知名设计师Maurice作为首席设计师。据公开消息可知,在早期宣传中,慕思称“De Rucci”是法国慕思的品牌名,由法国设计师De Rucci创立,显然是故意混淆视听。

 

这种现象并不是孤例,早在2014年12月31日,《纽约时报》就有一篇报道,说很多中国品牌喜欢给自己起 “洋名字”令人费解。

明星偷税被疯查?慕思上市前夕问题也来了-最极客

彼时国外品牌在国内代表“高大上”,披上洋外衣就能卖高价。一些本土品牌为了快速的卖货,使用“洋气”品牌,并有意无意的包装自己是海外企业,成为当时“聪明”的做法。

如乔丹体育,蹭着Michael Jordan名气起家,来自球王的起诉使全球球迷听闻此事。皮尔卡丹,也是高价拿下的商标使用权,衣服价格很高,开始引起消费者非议。

靠着类似的包装,慕思一时风头无两。

可好景不长,2021年10月,慕思收到证监会“59问”,被质问广告中洋老头与公司关系、以及企业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随后网友开始愤怒:洋老头并非代言人,是被买断肖像权的大学外教;慕思不是法国品牌,是地道的东莞企业。

 

特殊时期的“假洋牌”们

为什么“假洋牌”们往往会风风光光十余载?这和特定的消费时期是有关的,彼时消费者更相信海外品牌,造成了这一现象的泛滥。

“需求决定供给”,反过来理解就是,企业会在品牌形象上耍小聪明,是因为消费者确实买账。

即便国货已经崛起,部分国人心里,海外品牌的产品力和好感度依旧高于国产品牌。不过,随着消费文化、中国企业的努力,一切都将成为历史。网友对“假洋牌”的痛恨,其实更多的是对某些企业不自信的反感,而更多中国品牌的崛起,正在改变大众的偏见,未来这种现象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要让子弹飞一会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文《弘扬企业家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寓意,是要重振中国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力量的来源在哪?是自信,是科技、品牌、消费的自信,缺一不可。

药方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治疗。

治内需,要修炼内功。科技为王的时代,企业紧抓科学创新、寻求技术科研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产品实力,中国制造同样可以走在全球行业尖端。

当看到华为把5G基站建到了世界各地,“墨子号”实验卫星上天揽月,大疆无人机横扫全球市场,每个国人无不深感骄傲与自豪。

树风骨,让品牌走向世界。经济全球化后,中国品牌不仅要站起来,还要走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大国实力,重铸国货荣光。

如今,全球三分之一的汽车玻璃都来自中国福耀玻璃制造,全球45亿支新冠疫苗试剂产自中国,抖音全球用户45亿,成为2021 年全球收入最高的应用……从“输入”到“输出”,国货自信风骨正塑。

强自信变化中的国人消费观。从衣食住行到各种生活方式,中国中高端品牌身影越来越密集。国潮风、国货风,消费观念正在悄然改变,这个过程会很长,却不可逆。

未来,中国企业必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当国货的符号价值不需要靠国外元素来附加,当品牌更愿意把国产、国货印在显眼位置,“假洋牌”们终将偃旗息鼓,国货也将迎来黄金时代。

相关参考资料:

《被举报偷税、IPO数据造假,筹划上市的慕思摊上事儿了》

《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