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交通工具“上天入地”,不是天方夜谭但却问题重重-最极客现代社会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经济水平逐年提升,路面上的私家车增多。但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愈发拥堵,上下班被堵在路上已是司空见惯。每到这时许多人一定会和笔者一样,想着如果车能飞起来或者潜入地下就好了,当然每次也只是想想而已。
现在,这种想法可能真的要实现了。因为谷歌创始人Larry Page投资的飞行汽车初创企业Kitty Hawk于今年4月公布了首款飞行汽车原型,预计年内开售。而马斯克也成立了一家名为“The Boring Company”的公司,打算建立一个全新的地下3D立体轨交系统,以此来改善糟糕的交通环境。此前,Uber也表示要在2020年推出飞行汽车。
人类的智慧可以创造出各种新型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好的改变。飞行汽车和3D轨道也是如此,有了它们,可能会让如今糟糕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然而,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必然经历波折,飞行汽车和地下轨道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带来比交通拥堵还要严重的问题。


一、交通拥堵促使新式工具诞生,交通痛点或得以缓解
现在网络上调侃某人某事时非常流行一句话:“阁下何不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说白了就是“你咋不上天呢”?而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用“上天入地”来形容某人本事大。如今,调侃的话真的要成为现实了。起码在硅谷,这两个愿望不久就可能实现。
据彭博社报道,硅谷联合创始人、Alphabet现任CEO Larry Page前不久以个人名义投资了Zee.Aero与Kitty Hawk两家研发飞行汽车的硅谷初创公司。

Zee.Aero创建于2010年,位于加州山景城,距离谷歌总部很近。在150名员工中,有部分曾供职于波音公司、SpaceX以及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Page已经向该公司投入了超过1亿美元的个人资金。
新型交通工具“上天入地”,不是天方夜谭但却问题重重-最极客
Zee.Aero开发的飞行汽车在Hollister机场维护,旁边公司的员工偷拍了照片

而Kitty Hawk(雏鹰)则成立于两年前,和Zee.Aero相距不远。根据企业申请文件显示,其总裁是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负责人及神秘研究所Google X的创始人Sebastian Thrun。不久前,该公司的飞行汽车已经在旧金山北面大约 100 英里的一个湖泊上完成了试飞。
新型交通工具“上天入地”,不是天方夜谭但却问题重重-最极客
Kitty Hawk的飞行汽车在克利尔湖上试飞

此前,Uber也表示希望在2020年能够对其首个飞行汽车网络进行公开测试。据悉,这些汽车的时速可达240公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Uber的飞行汽车项目Uber Elevate已经和达拉斯-沃斯堡达成合作关系,并与迪拜成为合作伙伴。Uber称将会在2020年迪拜举行世界博览会期间公开测试Uber Elevate网络。
在自动驾驶等新的汽车技术还在发展之时,靠着Page、Uber这样的大股东,目前全球研发飞行汽车的公司已经多达几十家。
不过话说回来,真会有人打算去乘坐这种看起来不靠谱的交通工具吗?美国密歇根大学下属交通研究所的研究员Michael Sivak与Brandon Schoettle就这一问题对全美508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访者对体验飞行汽车兴趣极大,而41%的人希望拥有自己的飞行汽车。
看来,人类真的已不满足于在地面上行驶,而开始想要离开地球表面了。不过除了上天,“遁地术”也可以作为解决交通拥堵的新选择。
这个创意来自于“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去年年底,他连发4条推文,表示要通过挖掘隧道等方式改善美国糟糕的交通路况,为了这个计划他还要建立一家名为“The Boring Company”的公司。
在上周末的一场TED的对话中,马斯克透露了The Boring Company的具体内容。他的计划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地下3D立体轨交系统,实现城市空间的无限延伸:“既然城市地面交通拥堵的问题难以解决,我们为什么不跳到一个新的空间里去寻求答案?”
新型交通工具“上天入地”,不是天方夜谭但却问题重重-最极客
关于这个隧道存在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将其直径缩小至12英尺(约3.6米)。由于传统的隧道要考虑到紧急停车和疏散问题,所以直径在26英尺~28英尺之间。马斯克说,12英尺就足以容纳承受汽车的电动“滑板”。汽车停在滑板上,理论上在地下轨道中能够无限速的行进。而另一种方法则是挖隧道和筑墙同步进行,从而提升效率。
之所以提出这种设想,是因为马斯克“受够了城市交通的拥堵”,这也是研制飞行汽车的初衷。这些新式交通工具能够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空间扩展。随着人口密度增大,交通压力也与其成正比,就算地面的交通设施再怎么完善,在有限的二维空间中也总会达到极限。一旦超过这个极限,整个交通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瘫痪状态,而飞行汽车和地下隧道则扩展了三维空间,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交通的承载上限。
在政策方面,这些企业也做出了一些部署。以Kitty Hawk为例,对于许多人担心的法律与政策方面的问题,Thrun表示:“我们一直在联系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我们把监管机构视为伙伴。”
由此可见,人类的想象与智慧是能够让以往我们所认为的科幻场景变为现实的。然而,尽管许多企业在探索和研究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行驶的交通工具,但就目前的状况与技术而言,这些交通工具依然显得过于科幻了。


二、新式交通工具问题重重,“上天入地”不可一蹴而就
上天入地,看起来是很美好的设想,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真的将它们运用到实际当中,能不能解决眼前交通拥堵的问题尚且不论,恐怕那些天马行空的新型工具还会带来更多复杂而繁琐的问题,让本就一团乱麻的交通状况变得更加恶劣。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飞机和汽车运动时遵循的规律大相径庭,因此其设计准则也完全不同。飞机需要足够的升力面积和尽可能轻的结构,这就意味着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要尽可能小。同时还要保证其操控性和维稳性,因此还必须有足够的展弦比和尾力臂。
如此一来,性能相近的飞机和汽车尺寸上就会相去甚远。其实不只是尺寸,许多地方都是互相矛盾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使二者结合的话,要么就向某一个方向妥协,而使另一个方向的功能仅仅勉强能用。要么两面讨好,却两面都不理想,最终成为一个性能低下的“四不像”,实际上这也是当前大多数飞行汽车的真实状态。
其实就算不造飞行汽车,只看汽车本身,也不可能设计出既能在赛道上飞驰,又能在沙漠戈壁中驰骋的汽车,说到底,就是设计原则不同。人类再有智慧,也不能违背规律,期望一个产品满足彼此矛盾的需求实在是贪婪的想法。
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人们都能开着飞行汽车在天上和地下来往穿梭,恐怕不仅不能解决现有的交通问题,反而会更加添乱。
近年无人机火爆异常,并且已经逐渐开始走入民用领域。然而,关于无人机干扰飞机或者是“闯祸”的新闻也屡屡见诸报端。遥控无人机尚且如此,更遑论需要人驾驶的飞行汽车了。目前“马路杀手”不在少数,如果车能开上天,恐怕事故发生率会成倍增长,尤其对于飞机会造成更多干扰。而且飞行器发动机的噪音很大,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地下隧道也同样会面临问题。前几年马斯克提出的高速真空“胶囊列车”Hyperloop的设想尚难以实现,现在The Boring Company的地下隧道设想也仅仅停留于理论阶段,运用到实际中将会遇到比Hyperloop还多的阻碍。
新型交通工具“上天入地”,不是天方夜谭但却问题重重-最极客
从政策和监管制度层面来看,新型交通工具也同样会带来麻烦。比如遇到交通拥堵,飞行汽车如何起飞?且不说根本就没有空间,天上也是有飞机的,飞机也要遵循规则,汽车是不能随意上天的。就算周围没有机场,那万一碰上机械故障又怎么办?
假设起飞成功,如果在天上拥堵,就更加麻烦。飞行汽车目标太小,雷达会经常失去信号。而且在天上如何发出转弯、刹车、减速等信号?若碰到方向盘失灵或燃油泄露,影响的不仅仅是空中交通,恐怕还要牵连路面上的正常交通。如果再碰上技术不纯熟的驾驶员,甚至有可能造成灾难。
最后,新型交通工具的价格也是个问题。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成本无法降低。所以新技术也许并不能解决困扰普罗大众的交通问题,而是会成为有钱人的专属。
在上文提到的调查中,尽管许多人表示出对飞行汽车的兴趣,但更多人表现出的是对新型交通工具的担忧。63%的受访者称非常担心乘坐飞行汽车的安全问题,20%的人表示中度担忧,只有11%的人不太担心。
因此,新型交通工具虽然是个美好的设想,但从理论到现实还是面临诸多问题,估计短期内不能够进入实用阶段。对于交通问题,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去解决。在现有的成熟稳定的交通方式基础上逐步进行开发与创新可能会更加实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研究新型交通工具的行为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实际上,人类一直喜欢预测和设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事物。比如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提到的“鹦鹉螺号”潜水艇,达芬奇1945年的手稿中出现的仿人型机械,以及比尔盖茨想将“每人一台电脑”变为现实用以去除人类的不平等。这些想法在当时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时间却将它们一一实现。
新型交通工具“上天入地”,不是天方夜谭但却问题重重-最极客
达芬奇“仿人型机械”模型图

此外,像磁带、汽车、有声电影、电话、原子弹、搜索引擎等发明,在刚开始出现时也受到了大众的质疑,但最后都被广泛使用。可见对于新事物,我们还是应该报以乐观的态度。虽然不是所有新型的、离经叛道的设想都能成为现实,但保留积极的希望总是好的。因此,新型交通工具的设想和研究,对于改进交通状况仍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