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48位病人的预期寿命进行了预测,最终精确率达到69%,这个数据和医生的预测结果基本吻合。这个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
我们知道大多数情况下,医生是轻易不会对病人的预期寿命下结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很难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如果轻易做出结论很容易影响病人的治疗。另一方面是出于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在很多人看来,对他人寿命做出预测是不道德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希望通过这项技术实现业务上的突破。人工智能被用于医疗领域也并非首次,IBM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沃森”就曾辅助医生诊断疾病并给出治疗方案。但靠人工智能预测人类寿命,在我看来既不靠谱也不合理。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69%这个数字究竟是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还是更倾向于统计学上基于样本分析进行推断统计的结果?
在预测过程中,人工智能与医生一样需要依赖于大数据,包括过去的病例以及已有的医学文献等材料。但因为人类生活环境在变,医疗水平在提高,这些数据对预测一位病人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寿命的合理性值得探讨。
同时,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基于48位名人,以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显然这是一个很小的样本。但假设这项研究的样本是4800人,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只适用于这4800人。69%这个数据用于这4800人身上或许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但如果把69%这个数字放在此类病症所有病人身上,显然就成了一个统计学上的数字,这是不合理的。
其次,由于每一个生命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即便患有同样疾病的两个人,因为体质、免疫能力等状况不同,其存活寿命也会存在很大差距。人工智能在预测病人寿命时,如果不结合个体差异化特征进行分析,就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医生告知病人只有五年寿命,而病人的实际存活寿命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也是为什么医生不愿对病人预期寿命作出结论的原因。
最后,尽管医生不会轻易对病人预期寿命作出预测,但即便某个医生作出了错误的预测,往往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病人本身也清楚基于医生自身经验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会存在差异。但如果是机器人作出的错误预测,往往是不能被原谅的。这就像人们驾驶汽车出车祸被认为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无人驾驶汽车出车祸确实不能容忍的。
由此可见,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预测病人寿命这件事的推行显然存在很大阻力,无论从其准确度还是从道德层面考虑,我认为这项技术很难被用于医疗领域。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