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如果拿走你所有的现金,只留下一部手机给你,你可以生存下来吗?在以前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当下却不然。对于许多惯用移动支付的人而言,在这种状态下撑个一年半载完全不是问题。其实现在许多人的生活已经接近于这种设想,从起床吃早餐,到坐地铁公交,再到午餐晚餐,或者是购物缴费买票,移动支付都可以搞定它们。
那么大家用移动支付花出去的钱都花在哪了?衣食住行还是购物娱乐?大家熟知的生物识别方式还是只有指纹或人脸识别吗?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应用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报告中的数据能够反映出一些现实情况,和我们想象中的或许不大一样。
最能引人注意的问题大概是在移动支付场景中占比最高的是什么?按照一般的印象当然应该是吃吃吃和买买买,或者是旅行娱乐等,但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有99.1%的用户最多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景是投资理财,较2017年提升了将近60%,之后才是生活类、公共事业类和票务方面。
那么投资理财为何比衣食住行还普遍了呢?这很可能和余额宝等各类铺天盖地的“宝宝类”理财产品有关,加上商家线上线下的大力度推广,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多多少少都会选择一些理财产品。另外P2P理财也从PC端转向移动端,加上大众理财观念逐渐开放,所以得到了这样的调查结果。
另一个是关于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的男女比例的问题。在固有的印象中,“买买买”的标签更多地会被贴在女性群体中,所以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中应当是女性比例更多。但调查结果显示,去年男性用户的比例占移动支付用户的60.6%,女性占39.4%。2017年男性用户比例占移动支付用户的52.3%,女性用户占47.7%。可以看到男性用户比例连续两年高于女性,而女性用户比例在去年还比前年略微下降。
这大概和男性比较“懒”有关。男性外出大都喜欢轻装简行,能不带就不带。而女性比较细心,毕竟现在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不用现金的。这或许是导致这个与常规认知不符的调查结果出现的重要因素。
说到不能用移动支付,报告中66.6%的用户认为,市场主体需要加强移动支付在公交、地铁和医院场景下的应用。用户的需求比例与场景的使用频率呈正相关。如公交、地铁、医院都属于高频场景,如果移动支付普及,可以解决这些场景下的客流拥堵等问题,所以用户在这些方面应用移动支付的诉求就更为强烈。
更重要的是,这些基本上都是具备垄断特点的刚需场景,对于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存在忧虑,而且借助移动支付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动力不够,导致移动支付在这些场景中普及速度缓慢。
从移动支付的验证方式来看,目前使用最多的还是指纹识别,用户对其了解程度占93.0%,对人脸识别的了解程度则占80.7%。声波和虹膜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占比分别为24.7%和24.1%,最低的是对静脉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占4.2%。了解程度与这些技术的普及程度呈正相关,至于安全方面,随着机器学习的不断更新,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指标性能方面也会不断提升,移动支付用户的资金安全也将得到更多保障。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和技术的日渐成熟,移动支付将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场景之中,很可能在未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移动支付这一行列。